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垣构筑历两朝

垣者墙也,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

老城原有城垣,始为土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时任县令石敏中修筑,土城“周五里,高一丈二尺,为四门,置楼上,池阔二丈五尺,深八尺”,就是说设东、南、西、北城门四座,挖护城河,设城楼吊桥。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土城渐损,县令张家传修复加固,巨石垒砌,“井干楼橹,屹为巨观”。崇贞末,县令何志孟又重修,“砖石之费,以数万计,三年乃成”。明末清初,城遭兵燹,荡毁无余。此乃战乱所致焚烧毀坏十分惨重。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知县陈麟再修城垣,“缺者补造,圯者重修”,费时13年。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知县陸锡璞又历经千辛万苦,四方征集银两,摊派劳务,改建重修为烧砖城墙,加高城墙五尺许,两年始竣。这就是保存至民国年间的老城城墙。当时,城垣呈椭圆形,周长7.3华里,高9米,厚约0.8米,内筑土堤,宽约7米。城瓮青石构筑,分东、南、西、北四门,建有城楼,二丈宽护城河绕城一周。城内有四街十二巷,东西街的中心点建有登云楼(俗称鼓楼)。庙宇牌坊遍布其中,并利用自然地形兴建了一些楼、台、亭、榭,组成城内“八景”、城外“六胜”,是松滋古代文化艺术的荟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