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白龙埂传说

万里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延伸出一条名唤松滋河的支流,因入口在松滋而得名。自马峪河经老城镇由北向南至大口,为上游。往下在大口分出两支,环抱松滋八宝和涴市。东支经沙道观、米积台入公安县境,在果园场与虎渡河汇合;西支为主流,经新江口、花园洲入公安县境,在狮子口又分两支,一支至湖南的张九台,西接澧水,另一支东入虎渡河,注入洞庭湖。

松滋河全长262.5公里,其中上游段24.5公里,东支105公里,西支133公里。流经松滋全长87.4公里。其中:东支26.35公里,西支36.55公里,松滋各条水系皆注入此河,可谓松滋之母亲河。

松滋河的入口人称马峪河,自此翻过高山庙走凤凰沟,便是距马峪河仅3公里的七里冲,此山坳自南而北至江边约七里之遥,故名。七里冲东侧俯卧一座形似巨龙的山峦,由南至北向松滋河延伸,蜿蜒数里,龙头直抵江边,酷似龙戏(吸)江水。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抗旱曾在此建扬程约52米的提水站一座。进入新世纪,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300万元在此新建自来水厂一座。从此,龙的传人将畅饮长江之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深谙周易八卦、精通阴阳地理的风水先生经过此地,观其地貌,断言此山系龙脉,若让此山脉继续向北推进,势必阻断松滋河致洞庭湖水源干涸枯竭。地方官吏将此事奏报朝廷并组织人力在龙腰处(今大山坡——距陈老公路4.5公里)开挖,意即斩断龙脉,数百人锄挖肩挑,眼看山峦已成两段,这时龙开口说话了,龙曰:“不怕你挖,不怕你挑,只怕铜针钉我的腰”。时人闻言,琢磨哪来偌大的铜针呢?这时有人突发奇想,何不将桐子树(可榨桐油的乔木)砍成桩,众人用力往下钉,岂不是钢针钉它的腰吗?于是,大家满山遍野去采伐既粗且直的桐子树来做成桐(铜)针,人们搭台用天硪将桐针往下打,不出几天,只见七里冲口流出鲜血般的红水,此处至今便有红(洪)溪口之称。说来也巧,此山正对枝江百里洲的史家河(死家伙),从此,这座山峦就安卧在七里冲旁,与西侧的凤凰沟常年厮守,龙凤呈祥。人们合力在大山坡向下开挖时,惊奇地发现其山体土质呈白色,深挖数丈其泥土如糯米浆,大家想到此山既然是龙脉,就叫白龙吧,于是就把世代静卧此处的低丘岗地称之白龙埂。更有趣的是七里冲西侧紧邻松滋河的酒甑子和灯盏窝两个小山头,一江之隔的百里洲就有一个名胡家河(糊家伙)一个名徐家河(熄家伙)的地名与之相配对,老人们说这都是地理(风水)先生参破了的。若不然,白龙埂怎么会是死家伙呢?这毕竟只是传说,信不信由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夸父遗下的拐杖,已经化为满山桃李,遍野橙桔,融入长江中下游水果林。白龙埂是我的出生地,我深爱这片热土。1990年国家实施长江中下游低丘岗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镇委、镇政府抓住机遇申报并获批了这个项目。镇委书记周传早和我于8月上旬赴京山县石龙乡考察,并实地踏勘了该乡低丘开发现场,中旬即组织全镇21个村党支部书记和部分机关干部再次赴石龙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认为石龙的地质地貌及土壤结构完全与白龙埂相吻合,而且有石龙已开发的现场经验可借鉴。9月23日,白龙埂柑桔场正式成立。第一期开发指挥部就设在我家老宅,分管乡镇企业的镇委副书记肖绍平任指挥长,工程专班由水利部门及村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开发中为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注意保持原有地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不大推大挖,依坡就势开梯田。我是第二期开发指挥长,全镇人民奋战两年,投工150万个,投资80万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40万元),按“春有绿茶,夏有桃李,秋有蜜柑,冬有脐橙”布局栽苗种茶。1993年白龙埂柑桔场为“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次科研协作会”提供了现场。国家三部委领导和五省一市分管省市长、专家学者300多人参会,被专家学者誉为“山区新典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11月,白龙埂柑桔场代表湖北省开发基地接受国家开发办和世界银行专家组验收,受到了世行专家组高度评价。1995年至1997年成为松滋市主要柑桔外贸出口基地;1999年春白龙埂柑桔场精制茶场生产的“白龙银针”获“鄂茶杯”金奖。2001年获湖北省优质水果基地、2002年获“湖北省生态农业基地”称号。2006年和2013年分获“湖北省优质早熟蜜柑奖”。2012年国家标准果园创建获得验收通过(全国80个)。2015年(建场25年)年产柑桔总量突破300万公斤,年创产值已达400万元。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白龙埂藏龙卧虎,地灵人杰。白龙埂柑桔场场长袁万福任职25年来,先后两次被评为荆州市乡土技术人才和湖北省农村实用技术拔尖人才,被评定为高级农民技师,被收入松滋市科技名人录。

白龙埂传说,不仅仅只是传说,今日白龙埂低丘开发,实现了白龙埂人誓将水土流失、黄土裸露的不毛之地变成花果山的梦想,成为了长江的绿色屏障,富民的绿色银行,幸福的人间天堂。

向光荣向光荣

向光荣,男,1949年6月出生于松滋老城白龙埂村,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政工师,松滋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老城公社财贸总支干事、党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党委副书记,区(镇)党委副书记、第九、十届人大主席,松滋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从事组织人事工作30年之久,长期分管党群、科教文卫和计划生育工作。现退休,终身结缘于老城,服务于老城。出任本文集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