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古今诗联咏赞“云联塔”

云联塔,俗称宝塔。2008年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六棱形,高五层,通高二十一米,青石浆砌,雄伟壮观。塔门上方石刻横匾上书“雲联塔”三个大字,乃时任县令陸锡璞所书。古塔底层全为坚石构筑,由此而上,砖石并用。塔內石阶旋级而上,每层各方皆有斗大窗孔。在塔基一侧,镌刻着古诗一首:

祥云绕塔四方接,红树青山白水幽。

烟火万家陇不断,往来如织路人稠。

古往今来,赴塔登高者留下诸多诗篇:

[清]黄士瀛《月夜登松滋城》诗云:

浮屠几级倚孤城,雉堞嵯峨古上明。

云扫九天铺月色,水倾三峡走江声。

诗中“浮屠”意为佛塔,这里特指县城东门外学田冈上之云联塔。

“雉谍”意为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嵯峨”意为高峻貌。“九天”意为天空极高处。

[作者简介]

黄士瀛(1795~1875年),字仙峤。世居砖桥附近的官垱河,后徙居磨盘洲(今南海渔场附近)。道光辛已(1821年)举人,道光癸未(1823160年)进士。曾任国史馆纂修。1834年任云南昭通知府,1838年升迤南兵备道,1844年改四川盐茶道,旋补永宁道。咸丰二年(1852年)归家,隐居官垱河,不复出仕。1875年卒于家,终年八十一岁。

[当代]周维藩《云联塔登高》诗云:

远望龙山隔怒涛,城头一塔且登高。

避灾不用茱萸袋,遣兴还须麯蘖槽。

孟氏当年曾落帽,刘郎此日怕题糕。

人民意气今非昔,天地蜉蝣笑若曹。

诗中“龙山”,今名八岭山。《读史方舆纪要》:龙山“在[江陵]城西北十五里,桓温九日登高,孟嘉落帽处也”。

“茱萸”:即紫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缝囊盛茱萸义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避灾,或说“令人长寿”。

“麯蘖槽”:盛酒器。

“孟氏落帽”:《晋书.孟嘉传》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晏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笑孟嘉,孟嘉也写文章回答,而且“其文甚美,四座嗟叹”。这段故事,成为文人佳话,后人以“龙山落帽”指称重九登高饮酒的风雅。

“刘郎怕题糕”:唐朝刘禹锡作诗非常讲究用字的来历,用典的出处。因“六经”中没有“糕”字,所以他在诗中不敢用“糕”字。宋祁在《九日食糕》诗中嘲笑他:“刘郎不敢题糕字,辜负诗家一代豪。”此为嘲笑旧文人之迂腐。

“蜉蝣”:一种小昆虫,成虫生存期极短,一般朝生暮死。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若曹”:意为你们这些人。本诗中指常常哀叹人生短促的封建士大夫们,语中含有嘲笑、斥责的意思。

[作者简介]

周维藩(1898~1962年),字介然,洈水清潭邓家坪人(旧址现没入洈水水库中)。1926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博物系(今武汉大学生物系的前身),先后在省立第四高中,省立第四师范高校连续任教三十一年,其间,曾出任松滋中学校长。1957年退休,任省文史馆馆员,县政协委员,恬居老城镇。平生任教语文、历史、生物三科享有盛名,尤长于讲授桐城派古文和唐诗宋词。有遗作十余万字,中含诗词一百余首,未刋。这些诗词以平易流畅的语言,溶注大量新词,抒写农村新事,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显示了时代前进的脚步。

苏以翔《云联古塔》诗云:

塔耸云霄傍老城,世经烟雨露峥嵘。

登高远望山川秀,尤喜眸前库水清。

[作者简介]

苏以翔,1936年生,松滋杨林市人。大专文化,副主任医师,松滋市血防办工会主席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松滋诗词》《松滋医苑》副主编,曾主撰《松滋卫生志》,著有《暮年回首》《眉山斋集》等。

熊韬《登云联塔自警》诗云:

倚势莫将冠戴弹,百年谁记此凭栏。

沧桑陵谷碑难辨,高处人宜放眼看。

《宝塔水库堤上闻钟》诗云:

湖山瑟瑟坝头西,寺塔嶒崚望眼迷。

一杵晚钟斜日暮,此心犹胜在苏堤。

邓焰如《登云联塔》诗云:

触云一塔此登台,风拂江空晓雾开。

日色莱洲兼月色,百年古景乍看来。

杨德峰《云联塔》诗云:

拔地擎天笔一支,沧桑几代贬褒词。

请君把蘸春江水,续写前人未写诗。

[作者简介]

杨德峰,1947年生,松滋涴市人。卫生部门退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联学会理事、《松滋诗词》副主编。

熊韬《云联塔》联额:

名唤云联,气吞云梦;

山连荆佷,水注荆湘。

杨德峰《云联塔》联额:

磊落擎天,合三光而送瑞;

崔巍拔地,通六极以安澜。

王德洪《云联塔新赞》诗云:

风水地建云联塔,清朝道光来安家。

修塔因果多奇论,何人知晓破解她?

五层塔身砖石建,万斤石顶上云天。

雄伟壮丽众人赞,建造技术谁指点?

[作者简介]

王德洪,生于1938年9月,老城镇机关退休干部。荆州市、松滋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向光荣(和王德洪先生《云联塔新赞》)诗云;

上明古郡古建筑,云联古塔古文物。

传说古怪古今殊,盛赞古人古艺术!

塔身砖石百姓造,塔顶飞天智商高。

累土登高塔竣工,鲁班技艺令人骄!

[作者简介]

向光荣,生于1949年6月,老城镇原(公社、区、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松滋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松滋市诗词楹联学会、杂文学会、作家协会会员,松滋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老城分会会长。

古今诗词咏赞“高山鸣风”

向光荣

高山鸣凤即鸣凤山,亦称高家山。位于老城镇南一里处。古县城坐北朝南,县衙面望鸣凤山,西北临松滋河而都治千年。

[清]老城古八景“高山鸣凤”诗云:

非梧不住竹为食,祥凤南山鸣好音。

信是神岗原有主,松滋福地古传今。

[作者简介]

作者为清末人,姓名不详。老城八景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胡青云在老城工作期间从一僧人处抢救整理出来。八景诗原载1986年5月6

日《荆州报》。

[清]杜昌期《春日游鸣凤亭》诗云:

独自寻春到野亭,依稀步履似曾经。

溪边弱柳千重翠,郭外尖山数点青。

洞外桃花村有酒,心如止水迹如萍。

行行复进山中去,试向松根掘茯苓。

诗中“鸣凤亭”:位于老城镇南的鸣凤山上,康熙年间知县陈麟建造,嘉庆年间亭仍在,后毁。陈予达《九日登鸣凤山记》云:“出松南门,不百武(六尺为步,三尺为武)即所谓鸣凤山也。山之高仅可十余丈,广亦不越数亩,皆土,无石,无峰峦之美观,无林木之佳荫,培(小土丘)乎哉!”“上有亭,如山名,作之未久。中仅堪置半席,容五六人,跼促甚矣。”

“茯苓”:茵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杜甫《严氏溪放歌行》:“知子松根长茯苓,迟暮有意来同煮。”

[作者简介]

杜昌期,杜大谦之子,朱家埠人。积学能文,有诗四十首,附在其父杜大谦的《翠云轩诗集》后。

[民国]杨传松《松滋绝句》(八首选五)诗云:

青龙寺前蛙乱鸣,白龙埂下晚潮生。

偶向鸣凤山上望,片帆叶叶过江明。

西湖水色接山坡,十里花香长芰荷。

采尽红莲秋欲老,白蘋洲上雁来多。

柳暗花明树影圆,溪回岭抱万家烟。

少陵纱帽随鸥鸟,却爱南畿负郭田。

一道金堤亘水涯,丰年小市笑声哗。

输他村妇逍遥惯,日日腰缠过酒家。

垂柳垂杨绕白沙,乐乡掩映万人家。

野叟闲话沧桑事,犹记荒洲芦荻花。

这组诗属杂咏体,重在表现松滋的地理、风物、人情、历史。虽然是散点取景,诗意并不连贯,但能精心选择,使其各具情态。诗中笔调流畅、清新;色彩明丽、柔和,反映出对家乡深沉的爱恋。

诗中“青龙寺”:在陈店镇桃子岭北。这里是第一首诗远眺的立足点。

“白龙埂”:在老城镇西,北距松滋河一里。村边土埂呈白色,形似传说中的龙。

“鸣凤山”:在老城镇南一里。立青龙寺面向鸣凤山所见到的风帆恰在莱洲江面。

“西湖”:《松滋县志》(同治本):“西湖在县东南,阔十里余,中多菱芡,南接山麓,东环河流。”作者自注:“出东关十里曰西湖。”

“芰荷”:可以理解为菱与荷,也可以理解为单指荷花。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柳永《望海湖》词描写杭州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稍稍引人联想杭州西湖之美。

白蘋洲”:开滿白色蘋花的洲渚。古诗词中,常用白蘋洲代指分手的地方。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柳暗花明”:意为绿柳荫浓,山花烂漫。“暗”:不明亮,形容柳萌很浓。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纱帽随鸥鸟”:引用杜甫《泊松滋江亭》首联“纱帽随鸥鸟,扁舟系此亭。”

“爱南畿”:杜甫《路入松滋县》:“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诗中“南畿”意为南都近处的京城管辖地区。

“负郭田”:意为城郊之田。

“金堤”:指老城镇北的长江堤。“金”,形容像铁一样坚固。

“亘”:意为延续不断。

“输”:意为送,引伸为“放任”。

“腰缠”:指荷包里有钱。《贾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过”:意为访。

“野叟”:意为乡下老人。

“乐乡”:城名,晋朝时在涴市附近。(参看《题庞洵(依绿园诗文集)》注〈1〉)这一带春秋时期称“云中”,是云梦泽的边缘。到了清初,沿江仍是芦苇沼泽。经过二百年的开垦,才有“万人”在此安居。这变化确实值得告诉后代。

[作者简介]

杨传松(1882~1933),字渔宿,陈店西望坪人。前清附生,毕业于荆南师范学校。1909年考获职贡,分发四川。1912干(民国元年)居家,设馆教学。1917年任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长,1923~1925年任松滋县教育局长,1929~1933年任新编《松滋县志》主任,兼分纂《舆地》《风俗》《方言》三卷。根据章学诚的方志“立三书”的体例,又搜集古今有关松滋的诗文,汇编成《松滋文征》三卷,秉笔作《序》于前。1933年二月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著有《岁寒山房诗文稿》四卷,未刊。

向光荣向光荣

向光荣,男,1949年6月出生于松滋老城白龙埂村,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政工师,松滋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老城公社财贸总支干事、党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党委副书记,区(镇)党委副书记、第九、十届人大主席,松滋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从事组织人事工作30年之久,长期分管党群、科教文卫和计划生育工作。现退休,终身结缘于老城,服务于老城。出任本文集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