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松滋记忆

松滋历史文化起源,历代典籍(如后述部分参考书籍、清同治版、民国版、共和国1986年版《松滋县志》等)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当代亦有不少文人学者著书立说。本文拟从文博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标本,以及数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等,来追考松滋的血脉,发掘我们共有的记忆,维护全民族的精神支撑,保护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继续阅读胡文泉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老城史话

松滋,远古为云梦泽的边缘,故春秋时期称云中。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楚灵王与郑伯曾来云中畋猎;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军破郢,楚昭王亦来云中避难。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名高成县;三国吴孙权赤乌十二年名乐乡。

继续阅读胡思勇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九朝县都——松滋老城

老城,史称“上明”。自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 年)即设为县都。城民最初来自安徽宿松,时值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东晋南渡,流民西迁,得以在今湖北落脚,立松滋县。历经九朝1606年,直至1943年,县都迁往“划子嘴”。古城千年,虽历经战乱、灾荒,饱经沧桑,但截至五十年代初,尚处处可见石狮、石马、石佛、石像、石鼓、石龟、石碑、麒麟 ……

松滋老县城

老城者,松滋老县城也。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设松滋县,从此县名沿用至今,而县治所在地皆于现在老城镇。县城位于松滋北部,县南及三湘四水、丘陵起伏的武陵余脉,北濒一泻万里、奔流不息的滚滚长江,东临广褒无际、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西接崇山峻岭、巴山逶迤的秀丽三峡。

继续阅读戴家银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新中国成立60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60年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旨在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解放战争,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这块土地上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短的一年多内,决战辽沈、旋克平津,逐鹿中原,饮马长江,最后宣告了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彻底灭亡。为此,有多少革命先烈为求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血染疆场。他们为人民而光荣牺牲,他们曾头枕青山,足登长江,长眠于松滋老城这块土地上。因种种原因,他们的遗骸灰飞烟灭了。“血沃中原肥劲草”,烈士们的鲜血浇灌了中华大地,使之从贫困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烈士的铮铮铁骨,是新中国的奠基石。它使我们牢固的铁打江山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才换得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这段尘封的历史,缅怀革命烈士,我们珍惜现在,更不能忘记过去。

继续阅读戴家银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老城,常有大、小老城之说法。知情人都清楚,自1949年7月16日老城解放设区到1987年10月第四次撤区,老城与陈店合并即为大老城,分设为两个行政区划之后,这时老城即为今之老城。

继续阅读向光荣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镇上有四街,鸡肠似的,弯曲狭窄。东西两街最长,人也最多。至于多少巷,多少井,只是从老人口中略知一二。周边护城河,大部分依旧,少数淤积。无论你到哪条街巷,青砖黛瓦,斗墙歇山,翘角飞檐,瓦松簇簇,前院后厅,天井居中,格门鼓皮,徽派特色随处可见。笔者当年刚调到老城任教,住在区公所,住的就是解放前刘姓大地主的房子,三间三进,上下两层,青石门槛,铆钉正门,楼梯、吊顶、地板都是上好云杉,窗户格栅,鹤立鸡群。“天晴上街穿套鞋,电话没有走的快,裤子一脱电就来。”即老城“三大怪”,说的是交通、通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往北往东1公里,就是浩瀚长江与汹涌松滋河,居然没有供排水系统。好在新一届政府急民之所急,申请立项,划拨资金,组织施工,街道修成水泥路面,摇得呜呜响的电话机被光纤通讯取代,变电站扩容,老化线路更换,在宝塔水库建自来水厂,生产、生活用水彻底改观。

继续阅读曾令麟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且不说老城有多老,也不说老城有多大,单是从老城的前身——史载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始建上明城算起,这座古城迄今已逾1600年了。老城镇位于松滋北部,松滋河南岸,北枕长江,西接三峡,东与八宝镇相接,北与枝江市百里洲镇隔河相望,西与陈店接壤,东南距松滋市区21公里,西距松滋口8.5公里,东距历史名城荆州80公里。

那是1932年,白色恐怖弥漫全国,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正在进行,各级政权都在执行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走一人”的血腥政策。松滋县共产党的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继续阅读戴家银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1966年开始,我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其面之广,参与人之多,影响之大,世上绝无仅有,后称之为一场灾难与“浩劫”。我在这一时期,正当青年,于学海里遨游,可谓“风华正茂”。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充满着许多憧憬和梦幻的我,无一例外,被卷进了波澜壮阔的洪流中。那时的斗争对象主要是“走资派”和“牛鬼蛇神”,我尚未出道,不够资格成为这一类人物,恰好血气方刚,被发动起来充当“革命小将”,向“资产阶级路线”猛烈开火则正当时宜。我们是“文革”参与者,为“革命力量”一分子,但又是受害者,有书不能读,浪费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有事不能干,并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继续阅读胡定发2016年07月13日历史钩沉

人们常常私下追问自己姓氏的最早来历,在此我想:但凡每个彭姓人都知道或不妨知道这么个传说:上古时代,颛顼帝有一玄孙陆终,娶了鬼方氏的女儿为妻。陆妻怀孕两整年,居然不能生产。万般无奈的陆终尝试用利刃剖开妻子左肋下方,顺利产下三子;再剖开右肋下方,又产下三子!六子中的第三子名铿,后被封在大彭(今江苏徐州),为商朝诸侯之一。彭铿是个长寿王,传说他活了880岁,经历了夏、商两代,所以人们尊他为彭祖。他的子孙后来均以国为姓,并尊彭祖为彭姓的得姓始祖。

继续阅读胡文泉2016年07月13日人物春秋

今年(1988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八),是我们的父亲吴雄久诞辰100周年。父亲一生为人耿直,抑恶扬善,至今仍为乡里传颂。我们姐弟俩长年承欢膝下,对父亲的音容笑貌至今印象深刻,现就他处世为人的一些片段,连缀成文,作为对他的怀念。惟年代久远,有些事情记忆模糊,难免有遗漏错讹之处,望知情者给予补充订正。

1987年5月13日,现代诗人胡拓先生与世长辞了。胡拓先生的悼念仪式在县文化馆录像厅举行。松滋文化界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以十分隆重的形式,悼念这位终生高擎文化的火把,解放前憎恶黑暗、追求进步、追求党,解放后讴歌新中国、积极为党工作,曾为松滋文化事业辛勤耕耘的诗人。

继续阅读胡景远2016年07月13日人物春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松滋市第一任文联主席、松滋县委文化工作队队长、县文化馆馆长胡拓同志诞辰100周年。作为胡拓同志的老同事,我想写点与胡拓同志共同经历的事情。

继续阅读陈继芳2016年07月13日人物春秋

旧社会的向家可是一个几代文盲、家大口阔的贫困家庭,七姊妹中三个送人、两个帮工,父子两代人为躲避壮丁吃尽苦头。解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家老奶奶一百多岁离世,父母亲去世时均超过了85岁。在良好家风传承下,全家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孩子们个个有出息,7姊妹6个是共产党员,老大、老三和老四分别在航空、兵器和航天等国防重要部门工作,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老大和老四成为副厅级干部,老三和老四还是教授级科技领导干部,老二在家乡也是优秀的基层干部。向氏四兄弟可谓是老城地区的佼佼者。

继续阅读向家武2016年07月13日人物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