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蛰伏在脑海的怀念,潜藏在心头的追忆,枕旁千般思索,梦里万次闪回,是那栋茅草屋。迎我诞生、伴我成长的茅草屋,树荫竹掩、苇墙木门的茅草屋,魂牵梦萦、刻骨铭心的茅草屋。

继续阅读曹其华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老城文物园和文化站,既有古典风格,又有时代气息。她那巧夺天工的高雅建筑,旷世绝代的古文物,折射出古镇人民智慧的光芒。她承载着现代法治文化的精髄,向世人昭示古城人民的锦绣前程,是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继续阅读黄云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当改革春风刚刚吹醒神州大地,老城镇政府就独具慧眼,抢救性地收集当地文物古迹近百件,于1984年率先建起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文物园——老城文物园;经济建设更是充当弄潮儿,上世纪90年代初,镇政府抓住机遇,大力提倡农民养猪发家致富,全镇掀起养猪热潮,由此荣获“湖北省养猪第一乡镇”殊荣……

继续阅读杨宏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永丰垸在清朝同治年间逐渐形成。历经多年的洪水泛滥,冲刷的泥沙逐渐沉积成沙洲,于是有人在这里耕种,一年种一季早春作物,广种薄收,以作充饥之用。清朝同治九年,大口江堤决口,长江洪水倾泻而下,裹挟大量流沙,涌进早春淤积的沙洲之上,一般达两米以上,原来的景物全被埋在地下。

继续阅读袁世林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1991年10月,桥建成通车了,在这松滋河的支流上,终于有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钢筋水泥桥,生活在义兴垸的人们,再也不用爬堤过渡了,那种雨天一身泥,天黑不敢过河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祖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欢天喜地,幸福轻松地在桥上走来走去,颇有点天堑变通途的感觉。

继续阅读袁萍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那是一块我既熟悉又生疏的地方。说熟悉,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童年玩耍的地方,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说生疏,因为我从1966年离开后虽然常常回来,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老家跟前的年青人一见面总是热情地叫我大爹、大爷爷,我却连他们的名字一个也叫不上来。

继续阅读胡庆军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凤凰岗流传有一句民谣:“大口河水向西流”。苏东坡有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也不知苏老夫子当年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是不是到凤凰岗看到“大口河水向西流”后才引发的灵感。

1964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四清运动,地委集中荆州地区党政干部在沙市集训,时间一个月。因洪湖、松滋两县问题严重,又延长了一个月。集训结束后,荆州地委在省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被抽调的工作队员,到江陵县系统进行四清,即社会主义教育,筒称社教。

继续阅读王德洪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杨德榜是个大好人,豪爽、憨直、平易近人,没有丝毫官架子,逢人总是一脸笑。对上、对下、对平民百姓,凡是他认识的,他总是先喊别人。在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他管堤防30多年,老城堤段哪里有浸漏,哪里有管涌,他了如指掌。防汛期间他吃在堤上,睡在堤上,对工作毫不懈怠。

继续阅读戴家银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每年夏天,我家前后的清水荷塘里,和风中荷叶翻卷着绿波,荷花接连开放,清新自然的幽香丝丝缕缕,不由人不领略到南宋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中的韵味。每有同事来,总是赞不绝口:“难怪每年暑假,你老是呆在农村家里,原来这般吸引人呀!”一位擅长书画的友人,送我一帧条幅,上面的字迹像荷花般的清秀:“清幽满塘怡人性,泽色一片映华居”。

继续阅读陈光敏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楼房、灯光、月亮、星星投进塘堰的一泓春水中,清风袭来,波纹如皱,群鱼喁喁,伴随远近人家传来的电视机的声响,你会感到家居生活的无限乐趣,你会为拥有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而欣幸……

继续阅读陈光敏2016年07月13日新风新貌

红旗凤凰岗,富裕凤凰岗,文明凤凰岗。人勤五业昌,领导核心强,农村换新装。经济大发展,科技添虎翼,文化促繁荣。生活奔小康,农业扛大梁,和谐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