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老城早酒文化兴衰史

老城,曾是松滋的老县城(至今仍有一些老人称其为“松滋城”)。解放前酒市遍布城中,犹以鼓楼左右为盛。朱先双酒馆就开在鼓楼东南边,“登云阁上喜斟壶”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解放后,因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统购统销、计划经济,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而导致市场萧条,早酒馆曾一度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带来市场经济复苏,老城早酒又悄然现于街头巷尾。起初是下乡知青返城安置就业,知青商店东街李世珍(镇政府对面)饮食服务店,工商联史行玉(信用社对面)饮食服务店,随着下乡城镇居民返城,小酒馆在城内逐渐增多。最具代表性的早酒馆有四家:一是十字街以南银行对面李传新早酒馆,以牛杂火锅、卤菜(猪嘴、耳朵、舌头和花生米)、蒸菜(牛肉、五花肉、红烧肉、肥肠、茴香菜)、泡菜(辣椒、萝卜、白菜梗)及炒菜等为下酒菜。另外两家就是西街原鼓楼以西张登国早酒馆以及原鼓楼以东杨新翠早酒馆,这两家以卤花生米最为有名。第四家是后起之秀,就是东街桥上周亚早酒馆。在老城集镇较为次之的还有东街刘黑子早酒馆、何道金早酒馆,南街彭祥新早酒馆、张代财早酒馆等。

“老城早酒,也是一绝”。原镇初级中学曾令麟老师在《老城.古城》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十字街口,一两根竹杆撑起的破布棚里,兩三张油光光的歪斜桌子,七八只嘎嘎响的靠背椅子,近旁一劈柴缸灶,灶上一锅沸水,内置一冒着热气的蒸笼,再是一小炒煤炉,上有小炒锅,做些顺风、肚片、猪脚之类卤菜,间或一钢精锅稀饭,一坛泡菜,萝卜、包白、辣椒、雪里蕻,少许卤花生米。来客人了,一声吼,二两酒,三碟菜,四个肉包子,便端到面前。除了卤菜,其余配菜不要钱。包子个大084肉多,吃了还想吃,掏钱也干脆。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头碰头,兴起时,几声哈哈;愤怒了,痛骂一顿,日子放在这酒里过。刮风下雨,特别是大雪飘飞,脚被飘飞雨雪打湿,烟熏得眼睛睁不开,仍然津津有味,要的就是这个氛围和气场……来了客人,领到这里,想吃啥就吃啥,省好多事。熟人一声招呼,只要不误正事,也会凑过去,下次再以这种方式回请,不要几个钱,感情也加深了。想必这就是早酒的由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放开搞活便就这样悄悄地给老城早酒市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酒已植入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成为一种常态。

老城人情系老城早酒,对早酒情有独钟!老城人根脉在老城,对早酒文化酣畅淋漓!

向光荣向光荣

向光荣,男,1949年6月出生于松滋老城白龙埂村,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政工师,松滋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老城公社财贸总支干事、党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党委副书记,区(镇)党委副书记、第九、十届人大主席,松滋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从事组织人事工作30年之久,长期分管党群、科教文卫和计划生育工作。现退休,终身结缘于老城,服务于老城。出任本文集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