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朱家埠的读音

湖北省松滋市老城镇的朱家埠是一个古老的自然集镇。“朱家埠”这个地名中“埠”字的读音很特别:“埠”,普通话里念“bu”,操着与普通话极相近方言的松滋人在其它地方也将其念作“bu”,唯独此处念“pu”。其原因何在?这得从埠的含义和古镇的历史说起。

“埠”(bu)指的是“码头和有码头的集镇”(《现代汉语词典》),该集镇在古代正是如此。那时,长江傍枝江县百里洲南缘流经该镇(该镇在百里洲南缘对岸),竺园寺河在此与长江交汇,此河还南通洞庭湖。该地的水运十分方便。其周围土地丰腴,出产的粮、棉都在此装船外运。此外,当地商人还经营金银制品。明永乐元年(1403)成祖建武当山一柱峰金殿,收金各地。南京收黄金三石,而该地即收金三斗(相当于前者的1/10)。故又有“小南京”的美誉,经济之繁荣由此可见一斑。当时该地有三街十巷、二个船码头,镇上商贾云集,江边樯桅蔽日,可算是一个十分繁华的港口集镇。当地四十八“朝门”中以朱姓财势最大,故定名“朱家埠”,此时的“埠”念“bu”,而不念“pu”。

到了清代,随着长江淤积日甚,朱家埠一带滩涂不断扩大,直至后来集镇距长江已有十里之遥,即使在洪水季节,长江水也不能漫到朱家埠堤边。至道光年间,江沱易位,长江主流移至百里洲以北,原流经该地的主流干道仅为泄洪淤塞消失。朱家埠的港口因此由昔时的兴盛走向衰亡。“朱家埠”的“埠”失去了最初的意义。而在此时,松滋的驿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由荆州经松滋县城(今老城镇,下同)至宜昌、四川和松滋县城到湖南的两条皇家驿道在此地交汇,并设递铺(相当120于驿站,规模比驿站小),称朱家铺。在港口(“埠”)消失之后,该镇又成了驿运的要冲(但经济远不如前),人们遂借铺名为地名,直呼其为“zhujiapu”。而沿用已久的“朱家埠”的书写方式却有幸承袭保留下来。这就是今天“朱家埠”的“埠”念“pu”,而不念“bu”的由来。这种音和形、义不符的情况,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朱家铺”之误。这正如旧瓶装新酒,字形没变,用了新的读音,就又有了新的含义。而“埠”字读音从“bu”到“pu”的变化,正反映沧海桑田给这个古镇带来的盛衰变迁。此外,还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那已淤塞成内湖(碑亭湖)的长江故道,和那依然高大坚固的古长江官堤,以及建于堤上的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