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天降奇石成地名

位于松滋市北部的庙河,经木马口急转向南,到达天星市后与从玄龙寺旁流下的木天河相聚。在两水交汇处冲积成了一片小沙洲,约有十亩地大小,上面曾住有四户人家。其中有三户姓尹,因此称其为尹家洲子,还有一户是周氏人家。在清朝同治四年(公元1853年)农历七月,暑热难耐,洲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在外面纳凉,忽听得天空中隆隆作响,似闷雷之声,随之一道耀眼的白光从空中闪过,明亮的光束在尹家洲子上居住的周汉记屋旁消失,伴之有雷鸣般的响声。毗邻而居的四户人家的房子都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周家的厨柜被震倒,碗盘破碎,瓷片抛撒一地。因为房子是以木为柱、芦柴为壁而未被震塌。四户十多口人缓过神后,来到洞口边观看,只见洞口还冒出白色烟雾,可能是陨石坠落产生的高温使泥土中的水份化成水蒸气夾杂着尘土而一起升腾。洞口约有五尺直径,是一个深不见底黑乎乎的大窟窿。估计坠下的陨石直径不会少于四尺。体积多大,不得而知。有史以来大家从未见过这种现象,所以都惊愕不已。正当大家惊恐不安之际,从周边来看奇观的人群当中有一位貌似有学问的人煞有介事地说道:“此乃天降星宿,今逢乙丑,是为金牛星下凡,以助我们农耕,明年定必五谷丰登,此为吉祥之兆也。”此人之言也还起了安定大家慌乱之心的作用。大家平静地散去,各自安歇去了。后来有很多好奇的人前来观看,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2012年已93岁的邓华中老人小时候曾到坠星之地玩耍时观看洞口,因为经过多年的雨水冲刷,泥沙的填塞,只剩下三四尺深了。天外来客已掩埋在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地下了。几年以后,人们就以天上之星在此地尹家洲子砸了一个洞为据以“天星眼an(三声v)”为这个地方的地名了。据说在清同治末年,这个地名在全县就很有名气了。

天星眼处于老城镇的西南端,分布在天星市河的东西两边。西边住户的房屋建在义兴垸南端的大堤之上,约有三十几户人家。原来有二百多户人家的茅草街,在日寇南犯时被其纵火焚毁。东街在永丰垸西堤边有三十几户人家,整个天星市有约七八十户人家。在清朝光绪初年天星眼就形成了集镇的规模。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断繁衍生息,他们或农耕,或捕鱼,或做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以后聚族而居在天星眼的三大家族逐渐发祥。在西街有袁和伯开的“天兴合”商号。其家大业大,上至朱家埠,下至玄龙寺,东至王家渡都有其田产、湖产、林产。西街还有王茂盛,从义兴垸到藤子桥、木天河、陈店,均有他的田产、山产、房产。原在陈店附近王茂盛的旧宅,是一座四进、走马转阁楼的房子,此房曾办过学堂(陈店中学),教学的各种用房绰绰有余。居于天星市河东边是史家,“永兴和”是他们的总商号,下设有“永康”、“永升”、“永茂”、“永和”等分商号,他们在沙市、宜昌、茅坪及湖南的常德、岳阳等地设有货物中转站及办事处。他们广辟货源,特别是把大批优质的四川货购进了商店中。如自贡食盐,川沙糖,毛坝及金堂的毛烟。他们货源充足,要有尽有。加之他们买卖公平、老少无欺,因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史、袁、王三大家族的不懈努力,各族掌门人使出浑身解数,促进了天星眼地区的商业繁荣。除了三大家族的大生意以外,还有西街的袁鸿顺铁铺,覃记石印所,刘虎臣药铺,还有香铺、蜡烛铺、鞭铺各一家。东街有广生堂药铺、程记理发店、榨油厂、饼铺等。天星眼成了一处农村小集镇,是当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是人们购物的商业中心。由于商业的不断发达,天星眼在日寇投降以后就称之为天星市了。“天星眼”的称呼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虽然现在天星市的商业已经风光不再,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天星市在不断地走向辉煌。天上落下的陨石已成为人们脑海中的永久记忆。

袁世林袁世林

袁世林,男,1943年9月出生于松滋老城文昌宫村,长期从事语文教学,酷爱写作,先后在《洈水》杂志发表《忆孔凡质先生》《松滋河我们的母亲河》《永丰垸的变迁》《天星市的三大家族》等文章。老城镇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