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芦洲村民委员会

芦洲村解放前属枝江县,解放后划归松滋。1950年后属老城区和平乡。1958年为芦洲大队,属松北人民公社。1961年属(老城区)城东公社,1975年属老城公社。以当地沙洲盛产芦苇而得名。1984年设区建乡镇属(老城区)老城镇。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芦洲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人民政府至今。

戴家渡:位于宝芦渠北端距松滋河500米处有个老城通往枝江百里洲(松百公路)的渡口,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戴姓人家在此摆渡故名。解放前曾流传“走遍天下路,难过戴家渡”,意思是在这里过河非常艰难。现在改为轮渡即方便快捷得多。

八庙堂:清朝初,吴三桂领兵到此,屠杀百姓,蔡、黄等八姓人家侥幸而存,后来在村旁修了一座土地庙,西距戴家渡850米,取名八庙堂。

两利闸:1957年芦洲和澌洋洲为将两利垸的内渍水排入松滋河,商议合建一座泄洪闸,名“两议闸”。1961年移位改建后更名为两利闸,意为两洲都有利,而且排灌两利。西北距戴家渡550米。

直三渠:起自横五渠北端经宝芦渠至两利渠的一条纵向沟渠,它与直二渠平行,贯通东西将城东片区以北水域排灌自如。

大界路:清朝末年,芦洲子与大洲子经常为界线发生争端,当时芦洲子属枝江县,而大洲子属松滋县,后来由政府出面在两洲之间划路为界故名。西南距新洲子700米,位于大洲与芦洲的交界处。

新洲子:位于芦洲村9组,清朝光绪末年,当地人在大洲子边缘又围垦一个新的垸子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