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热血壮丁“铁关公” 胡元恒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对抗战老兵胡元恒大爷进行了专访。据传说”铁关公”胡大爷,身材高大,声如洪钟,性格豪爽。零距离接触胡大爷,威风凛凛的铁关公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胡元恒(曾用名邹昌恒,别名铁关公),男,出生于1925年10月,松滋市老城镇新华村人。十五岁被抓壮丁去当兵,所在部队系国民革命军笫79军91师63团2营工兵。在湖北荆门、四川、陕西、卢沟桥等地参加过对日作战。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6月的一天清晨,15岁的邹昌恒还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嘲杂声吵醒。他披着布衫站在家门口,揉着惺忪的眼睛,打着哈欠,瞬间被人抓走。他是邹家的长子,要抓他去替他的父亲当壮丁,年少的邹昌恒没来得及与家人道别,强行给带走了。走了几天几夜,到了一个荒凉的陌生地——宜昌市母猪峡。

当年五月初,宜枣战役结束后,侵华日军企图顺江而上进犯重庆。由中尉机关长崛川芳雄和联队长铃木一雄率部,从宜昌母猪峡登船入川。为了阻止日军入川,国民革命军笫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命令国军79军集结母猪峡展开阻击战。当时,邹昌恒被编入该军91师63团2营工兵连,仅仅训练半个月,就参加了战斗。工兵连的主要任务是筑路、架桥、修工事。一天,日军企图切断国军后援,将国军阵地的一座桥炸塌。可是,桥刚修好又被炸毁。邹昌恒凭借健壮的体魄,站在齐肩的山洪中充当桥墩,确保了后援部队通过。

1941年夏,宜昌沦陷后,邹昌恒所在的部队移师重庆。当年16岁的邹昌恒,身高竟然长到1.85米,体重80余公斤。团长丁永昌见邹昌恒身材高大,且勇敢顽强,将他调到机枪连担任机枪手。在一次日军的空袭中,国军阵地几乎被摧毁。邹昌恒肩扛着重机枪,由一机枪手操作,将一架低空飞行的敌机打下来。当时,邹昌恒双肩被磨得能见白生生的骨头,他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1943年秋末,重庆南郊的国军遭受日军坦克部队重创。邹昌恒和另外13名机枪手,被编入“敢死队”,奉命前去增援打坦克。然而,投入战斗仅两个小时,5名机枪手先后阵亡。邹昌恒再度发挥身高优势,跳跃到坦克顶部,将炸药投进天窗将坦克炸毁。当时,飞溅的弹片将邹昌恒的腹部炸穿,使肠子外溢。因战事吃紧不能下火线,邹昌恒将裤子撕成条形将肠子捆住,直至战斗结束。丁永昌团长被胡元恒的“军神”精神所折服,赞美他是当代的“铁关公”,号召全团学习邹昌恒。

在79军,邹昌恒一呆就是五年,多次死里逃生。记得在一次战斗中,当日本鬼子袭击时,子弹已用尽。一位身负重伤的战友死死抱住敌人的腿子,哪怕敌人用枪柄打他,用脚踢他,也决不松手。等敌人耗尽了力气,趁其不备,用口咬敌人的腿。“哎呀”一声,敌人抱起自己的腿子应声倒下。瞬间战友抢过敌人的枪,把敌人击毙了。伤势过重的战友也倒在了敌人的身旁,不省人事。他马上从口袋里拿出半个馒头,猛摇战友的身子道:“好兄弟,你不能死啊,我这里还有半个馒头,你张开嘴吃一口吧……”无论怎么叫唤,战友再也听不到了。

后辗转到河南,那里的条件更加艰苦。两年的刻苦训练,如翻杠、跳沙坑、跳木马等体能项目,造就了邹昌恒过硬的本领。养后千日,用兵一时,又到了上战场的时刻。记得当时69军在前面,79军紧随其后。180多人(邹昌恒个子大走在最前面)去打日本鬼子,一场战斗下来,结果只剩3个人了(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一个是邹昌恒)。

1945年在一次战斗中和部队失散,邹昌恒身着便装混在老百姓人群中(有两个婆婆、一个姑娘、一个老汉子)走出了危险地。身无分文的邹昌恒,历经两个月的乞讨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松滋老城。

解放后,邹昌恒做了胡家上门女婿,改名为胡元恒。因为胡元恒自学文化,多智多谋、心地善良,深受地方群众拥戴,在生产大队当了22年的大队干部(担任过财会、民兵连长、治调主任)。在派出所做过炊事员,在砖瓦场做过治安。

现年91岁高龄的胡大爷身体硬朗,自己洗衣做饭,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思路清晰,记忆较好。只因没牙,说话不关风了。如今,胡大爷仍然身材挺拔,刚毅豪放,不减当年“铁关公” 的风采。

谨以此文,献给抗战老兵、“铁关公” 胡元恒。祝愿胡大爷安享晚年!

(原载《抗日烽火映松滋》)

黄云黄云

黄云,女,大专,中共党员,现任老城镇文化站站长,松滋市作协会员。曾在《洈水》杂志上刊登过两篇文章:《童年轶事》《卸甲坪之行》。《铁血壮丁》一文刊载于《抗战烽火映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