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angmingwang.com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笔墨丹青写春秋——品味画家胡国鼎先生的艺术人生

一、中西合璧铸画魂

丹青不负有心人。我国知名美术家沈左尧如是说:如果把中国画比作音乐,笔墨就是管弦,形象就是曲调。绘画曲调的优美旋律,需要笔墨去完成。笔墨与形象二者兼得实非易事。然而画家胡国鼎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以相当娴熟、洗练的笔墨,准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象。山川云树、走兽花鸟跃然纸上,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氛与艺术的真实。

自幼就喜爱绘画的胡国鼎,求学之路却历经艰辛。从小就生活在武陵余脉与江汉平原交汇的江南山乡,胡国鼎一度曾经专攻花鸟写意,天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胡国鼎对蜂采蜜、蝶恋花、蚂蚁搬家这些常人看来的平凡事,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定点跟踪,一棵青草,早上有晶莹的露珠,中午还生机勃勃,为什么晚上就没精打彩,其中蕴含什么哲理,少年胡国鼎胸中存有无数个疑问,就是这些不经意间的专注,却奠定了胡国鼎艺术生涯中的坚实基础。

胡国鼎先生1947年出生于荆楚农家——松滋市老城镇大洲村。童年正值百废待兴的中国红色政权诞生不久,由于贫困,他被送给邻村人当养子,自幼尝尽缺乏温暖,相伴孤独的滋味,但在乡野放牧时却获得大自然赋予他心灵的自由。他试着画树、画山、画花、画鸟、画牛,竟然画得入了迷。直到上学时,他才真正拿起笔墨和纸,作画已然成为他生命的组成部分。

胡国鼎先后当过农民、战士、工人。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胡国鼎都不改初衷。把全部业余时间倾注于绘画之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专职美术工作者。70年代末,胡国鼎在北京画院师从著名画家彭培泉教授,致力于国画基本功训炼。开始专攻写意花鸟,后来又侧重山水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水墨技巧,颇具心得。

用西方现代绘画形式,来表现原始和古老的文化情趣,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胡国鼎从现代生活和个人内心体验方面获取创作题材,在形式上吸收以油画色彩和层次的痕迹并不明显,但与过去国画中那种老实而通俗的写实绘画也显然不同,其显著的差异在蕴籍的表现和朦胧的情调,采用储蓄、间接、多义的表达方式,渐渐形成一种风格和时尚,用象征手法从抽象绘画中脱颖而出,这样,在吸取和借鉴的同时,远离教条主义,远离经验和框框,在个性化的创作进程中,胡国鼎总有一种静观生活而后却“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从容和淡定,具有别样的特征。

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胡国鼎的美术作品,充满情感,富藏诗意,强调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在宣画小写意上,画风严谨,常常随着泼墨的变化而变化,已经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表面形式。在山水画里,飞瀑一泻千里,天籁之音从天而降,在画面中,通常人物较小,放在巍峨大山的背景中,显得人渺小,山高大,充满气魄;而小动物画则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内含精彩,妙趣横生,留白巧妙,疏密有致,让读者观后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童年的磨难是生活的财富,随意地乱写乱画图移却成为绘画的启蒙,孩提时的兴趣爱好,让胡国鼎后来在军旅生涯中也与美术相生相伴,部队黑板报更是培养胡国鼎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连好几天,黑板报没有办完,专栏没有展出,胡国鼎都像闷葫芦一样沉默,直到大功告成,才开朗一笑。

脱下戎装,胡国鼎来到邮电部工作,由于有过硬的工笔基础,他所设计的邮票,数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挑选出来并最终面向全国发行,又极大地激发胡国鼎的创作热情和宏伟志趣,绘画艺术也逐渐炉火纯青。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胡国鼎的艺术成就,也是生活浪花的采撷,是生活的灵动再现。早年,由于家境贫寒,胡国鼎长期在田埂上、沟渠旁、河滩里放牛牧羊,少年胡国鼎赤脚骑在牛背上,任凭细雨稀稀沥沥地淋湿自身,而多年之后,许多牧牛图、双牛图、耕耘图便是生活淋漓尽致的再现,平原水乡、烟雨江南、杏花春雨都是画家笔下的常见之物。

创新成就人生路。胡国鼎先生坦言,画家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书画创作既要继承传统,得中国画传统之笔墨精神,又要不断创新,方能出奇制胜,留世传承。艺术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艺术之巅展胸襟

胡国鼎先生善于用画笔表达激情,然而生活中却从不高谈阔论,画面的动和画家的静,是他性格的互补。他多年默默耕耘,把“多读、多思、多画”作为座右铭,始终恪守“认真”二字。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他的作品《雪梅》参加全国美术书法攝影作品展览获得优秀奖之后,又连续举办个人画展两次,深得观众喜爱,复获专家好评。他的不少作品在报刊发表后,被国內外人士收藏,他的传略编入《中国画家》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尽管获得了成功,但他在艺术道路上仍然锲而不舍,其艺术生涯不可限量。

人生步入天命之年,也正是一个人成熟与收获的季节。胡国鼎先生1995年获国际文人画家总会(台湾)最高荣誉奖,同年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国际金奖,1998年出版《胡国鼎水墨画选》,2000年获第三届首都北京艺术博览会二等奖,2001年随中国文化交流访问团出访韩国,参加汉城中国书画展并获奖,2004年参加中国赴欧文化交流访问团,出访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并在德国参加“中国艺术展”获德国专业画家协会(BBK)颁发的“中欧文化特使”荣誉证书。胡国鼎先生是一位胸怀仁爱之心的艺术家,在诸多国内的捐赠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2002年获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颁发的“为失学儿童捐赠书画作品”纪念证书,同年获“曙光杯”中国书画大赛一等奖,2003年为河南慈善总会捐赠书画作品获“爱心使者”荣誉证书,同年应邀参加首都著名书画家为抗非典捐赠书画作品活动,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功成名就往往是相伴而生,成为相辅相成的光环。胡国鼎先生现已步入古稀之年,成功后常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关心慈善事业,无处不体现他的人间大爱。人如其名,在美术界享有盛誉,可谓鼎鼎大名。现在的胡国鼎先生已经是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台湾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山东荷泽牡丹画院名誉院长、江苏省希望诗书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央书画院院士、八一书画院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师。传略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资格审定委员会授予其“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胡国鼎先生追求艺术上的完美,绝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瑕疵,他追求书画艺术神品、妙品、能品的最高境界,虽然最初的他学习的是花鸟画,但是之后又研习山水画,为了让自己的画作达到“三品”的境界,他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写生,几乎把祖国的名山大川都走遍,而且每次都会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他执著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在每一幅画中都能找到生活的原型,不论是景、物、或是人。但你又会感觉与生活不是完全一样,而是融入了时代特点和画家的人文情怀。在创作过程中,他借鉴、吸收西方绘画的光和色彩变化技巧,应用在作品中。注重笔墨和色彩的协调,使笔墨精神和色彩应用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成功创作出了新的彩墨画作品。他的彩墨画作品中西结合,既传统,又现代。深得美术界好评。而且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他都能讲出一个故事。他的画作取材现实生活,师古人画风、尤以宋画为甚,注重传统及人画之笔墨精神,融汇百家之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新、奇、神的艺术境界,故人们评价胡国鼎先生的画作多为妙品。

四、情系桑梓传佳音

父母、故乡、童年……无论拨弄哪一根记忆的琴弦,都会沉入对往事回忆的缠绵。当年青春年少时,总是憧憬着快快茁壮成长,而正当成熟已经来临,却又会时常去怀念那份天真。或许它正是淡淡惆怅的缘由?此时此刻,今为何夕?天上人间,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荡在故乡的老家。

游子会永志不忘,老家才是悠扬悦耳的乡村曲,老家才是抑扬顿挫的抒情诗,老家才是烟雨朦胧的风景画。

乡土、乡情、乡音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从故乡的泥土上走出来,喝老家的河水长大,刻骨铭心的烙印不可磨灭,魂牵梦萦的感觉挥之不去,老家是襁褓是摇篮,是外婆桥下沙滩上的浅浅脚印。

老家是鸿雁传递的快递,是飘荡风筝系着的绳索,是超越时空链接的思念;老家是心灵鸡汤,是精神后花园,是扬帆的起点,又是晚归的港湾;老家是妈妈深情的呼唤,是缕缕飘浮的炊烟。

思念老家,是悲欢离合的集中体现;思念老家,是喜怒哀乐的轮流展演,是入骨入髓的乡音未改,是酸甜苦辣填充的记忆,直到今天还回味在舌尖。

胡国鼎从小吃的老城粗粮、喝松滋河水长大,对故乡也充满眷恋之情,只要家乡人到首都,他都满腔热情地接待,家乡交办的事情,他都义无反顾地逐一完成。2002年,松滋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乐乡英才遍九州》,他欣然担任北京地区联络人;2003年,他为描写松滋风物的散文集《灵山秀水》题写书名;2008年,大雪灾降临,胡国鼎闻讯之后,特地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20幅美术作品,筹集数百万元善款,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和称赞;家乡举办美术展览,胡国鼎总是不忘要捎来参展作品;荆州市博物馆的虎座鸟架鼓作为艺术珍品,由国家邮政总局与罗马尼亚联合发行纪念邮票,胡国鼎积极牵线搭桥;就在前不久,听说家乡老城镇正在编辑出版《乡愁文集》,胡国鼎特地寄回书名题字。并且横式竖式都附有清样,供挑选使用。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子总是在深情地回望故乡!胡国鼎的笔墨丹青中,故乡的松滋河就像血脉一样,不分昼夜源远流长。

(原载《洈水》2016年第二期)

向光荣向光荣

向光荣,男,1949年6月出生于松滋老城白龙埂村,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政工师,松滋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老城公社财贸总支干事、党委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党委副书记,区(镇)党委副书记、第九、十届人大主席,松滋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从事组织人事工作30年之久,长期分管党群、科教文卫和计划生育工作。现退休,终身结缘于老城,服务于老城。出任本文集总编。